排燈節(Dīpāvalī;馬拉提語:दिवाळी,羅馬化:Diwali;印地語:दिवाली,羅馬化:Diwali;坦米爾語:தீபாவளி,羅馬化:Deepavali),又譯為萬燈節、印度燈節,也稱光明節,或者屠妖節,是一個五天的節日,於每年印度曆八月(天蠍宮)裏或八月前一週的第一個新月日(即公曆10月下旬或11月上旬)舉行。耆那教、印度教與錫蘭教慶祝「以光明驅走黑暗,以善良戰勝邪惡」的節日。後來,印度光明節也被看作“內心之光”的慶典,一些佛教信徒也慶祝這個節日。瓦拉納西是主要慶祝該節日的城市。因為排燈節作為印度最重要的節日,很多人以為排燈節就是印度的傳統新年,實際上印度傳統上不同邦的新年並不一致,但多數在公曆三月至四月之間春分前後,例如多數北印度的邦,把傳統新年定在灑紅節後的第一個新月,到1957年發佈印度國定曆,才統一在每年春分定為新年,但印度各邦仍舊持續慶祝其故有的新年。 排燈節在每年公曆10月舉行,於印度曆七月後半月的第十三天開始,持續五天。第三天為眞正的排燈節日,第四天為印度曆八月初一。

名稱來源

排燈節 (英語 發音: /dɪˈwɑːliː/,英普遍稱Divali、梵語爲dīpāvalī)的意思爲一系列的燈光,這個單詞由dīpa(即爲油燈)及 āvalī (一排、一系列)組成,這個節日也被稱爲dīpotsavam(dīpa+utsava),即燈火祭、燈火盛會。

起源

排燈節起源於《羅摩衍那》的故事。 相傳世界被妖魔所侵擾,天神下凡降魔。降魔後,大地女神為天神誕下一名兒子,並取名「Narakāsura」。然而,身為神明之子的 Narakāsura 不僅常常與邪惡為伍,還強迫凡間百姓不準點燈。應百姓所求,天神與 Narakāsura展開了正邪大戰。最終,Narakāsura戰死,人民遂點燈慶祝。 亦有一說,排燈節是為紀念羅摩Rāma戰勝Narakāsura後返回阿約提亞Ayodhya的勝利。羅波那因為好女色而拐走悉多,悉多的丈夫羅摩因此前往楞伽島(今斯里蘭卡)將羅波那殺死並救回妻子。

習俗

印度教徒視排燈節為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慶。在晚上,印度教的廟宇都大排長龍,善男信女點燈祈福、交換禮物、施放煙火。由於這個節日也被視為財富女神希拉什米的節日,家家戶戶都會打掃清潔,點燃蠟燭與油燈,等著女神降臨。東印度的孟加拉人與西印度的古吉拉特人,都會在這一天祭祀代表繁榮與富裕的女神拉希米。排燈節期間,印度所有公司暫停營業,但股市會有一天進行一小時的特別交易,作為呈給拉希米的獻禮。印度教徒有在排燈節贈送禮物的習慣。鍍銅的蠟燭臺挑著一個貼有金屬皮的蠟燭,是人們送禮的熱門貨。當然,最受歡迎的還是印度的象首神加內什。在排燈節裏,糖果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在節日裏,親戚朋友之間會互送稱做“巴菲”的彩色椰子糖,表示對對方的祝福。多數印度家庭會在排燈節期間穿新衣、戴珠寶,拜訪家庭成員與公司同事,致贈甜食、乾果、禮物。

法律地位

在一些國家,排燈節被確立為法定假日,當中包括:

印度 尼泊爾 緬甸 新加坡 馬來西亞 斐濟 模里西斯 千里達及託巴哥 圭亞那

參考文獻 ##Bhai Dooj

Dhanteras 互联网档案馆 佛教 公曆 北印度 千里達及托巴哥 印地語 印地語羅馬化 印度 印度國定曆 印度教 印度曆 国际标准书号 圭亚那 坦米爾語 坦米爾語羅馬化 天蝎宫 尼泊尔 尼瓦尔灯节 尼瓦爾佛教 斐濟 新加坡 新年 新月 春分 梵语 毛里求斯 法定假日 法會 (印度教) 灑紅節 瓦拉納西 節日 维基共享资源 缅甸 羅摩衍那 耆那教 蓝果丽 金奈 錫克教 阿姆利则 馬拉提語 馬拉提語羅馬化 马来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