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伽耶(梵語:Buddha-gayā;印地語:बोधगया,羅馬化:Bodh-gayā),又稱佛陀伽耶,位於今印度比哈爾邦巴特那(Patna)城南約150公里處,是釋迦牟尼的悟道成佛處。已成爲佛教徒心中的聖地,也是佛教四大聖地之一。中國古代高僧法顯和玄奘先後記載了菩提伽耶的歷史。菩提伽耶的摩訶菩提寺2002年被列爲世界遺產。 釋迦牟尼的誕生地藍毗尼園、悟道之處菩提伽耶、第一次五比丘講說佛法的鹿野苑以及涅槃之地的拘屍那羅合稱爲四大聖地。菩提伽耶是四大聖地中最具重要意義的聖地,位於印度巴特那城南150公里處,由寺和塔組成。相傳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在此修行獲得覺悟,故該地被佛教徒尊爲朝拜聖地。 菩提伽耶金剛寶座塔的主塔高約50米,形如金字塔,底部爲邊長15米的正方形,向上逐漸收縮,頂部呈圓柱形,上立一銅製螺旋形圓頂。塔底一層四角豎有4個與大塔營式相同的小金字塔。大塔東門兩旁闢有佛龕,立貼金佛像數座。其餘三面爲高2米的石欄杆,共60根,係公元前5-公元2世紀的作品,現藏於各地博物館,只有複製品放在野外、塔西側是著名的大菩提樹,據說佛陀即在此樹下得道成佛,故受到佛教徒敬仰,其枝也曾多次被折,代表佛陀送往世界各地的佛寺供養,繁衍滋生。原樹已在1870年被大風颳倒,現在的樹據說是原樹的「曾孫」。現樹下立有紅砂石板金剛座,以指示佛陀成道處和表示佛的智慧。圍繞大塔還有百塔、牧女善生供奉乳糜和釋迦牟尼影窟等遺址,以及各國僧侶在此修建的泰國寺、緬甸寺、斯里蘭卡寺、日本寺、中國漢式和藏式等不同風格的寺院,展現了各國建築藝術的風姿,是世界佛教建築的苦學之地。

歷史

釋迦牟尼當在附近的森林裏苦修6年,形容枯槁,精疲力竭,但還是未悟得解脫之道。於是他放棄苦修,喝了牧羊女奉獻的乳糜之後,來到了菩提伽耶,在一棵大菩提樹下打坐靜思,發誓如若不能大徹大悟,終身不起。冥想了三天三夜後,突然得以覺悟,找到了解脫之道。然後在附近繼續思考了七七四十九天,之後他就開始傳道了。

摩訶菩提寺

菩提伽耶最著名的佛寺是「摩訶菩提寺」,曾於11世紀時修繕,佛教在印度衰亡後,寺塔曾一度由印度教徒管理。20世紀初斯里蘭卡僧人達磨波羅在印度復興佛教,上訴法院要求收回佛教徒管理祖庭的權利,法院裁決由佛教徒和印度教徒共同管理。現摩訶菩提寺內供奉貼金佛像數等,常住喇嘛數十人,一些國內外佛教組織也在此設有分支機構。1970年建立的全印比丘僧伽大會總部也設於此。菩提伽耶是現今印度佛教聖地中保存較完整的遺蹟之一。古代中國許多前往印度禮佛的僧人都曾到此停留,將當時的盛況載之於書,近代又在此發現五方北來的漢文碑刻,彌足珍貴。現在每年前往聖地禮佛的各國佛教界人土和旅遊者絡繹不絕,已成爲世界佛教徒嚮往的聖地和著名的宗教名勝,有着重要的影響。聖地附近還有著名的毗溼奴廟、溼婆廟等古老的印度教寺廟和一些耆那教石窟等。

相冊

參考文獻

外部鏈接

菩提伽耶@cctv.com國家地理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一佛乘 三乘 三宝 (佛教) 三法印 上座部 上座部佛教 上座部佛教与大乘佛教的基本共识 世亲 世界地名翻译大辞典 世界遗产 业处 中国佛教 互联网档案馆 五戒 人間佛教 佛 佛寺 佛性 佛教 佛教人物列表 佛教修行制度 佛教历史 佛教四大圣地 佛教在印度的衰落 佛教大綱 佛教戒律 佛教時間線 佛教派别 佛教现代主义 佛教聖地 佛教藝術 佛经 入世佛教 八大圣地 八聖道分 六祖坛经 冥想 初期佛教 北傳佛教 十二因缘 十大弟子 十方諸佛諍論 印地語 印地語羅馬化 印度 印度佛教 印度的邦和中央直辖区 印度行政区划 原始佛教研究 古塔列表 台灣佛教 喇嘛 四向四果 四大佛教名山 四谛 因果论 (佛教) 圆觉经 地藏菩萨本愿经 大乘佛教 大乘非佛說論諍 大悲咒 大智度論 大眾部 大般若经 大菩提树 大藏经 妙法莲华经 宗喀巴 密宗 对佛教的批判 小乘佛教 尸羅 尼柯耶 巴利三藏 巴特那 惠能 慧遠 打坐 拘尸那羅 提婆 (人名) 摩訶菩提寺 斯里兰卡佛教 斯陀含 新加坡佛教 无著 日本佛教 智顗 果位 根本分裂 格雅縣 梵語 楞伽經 楞嚴經 業 (佛教) 比哈爾邦 毗奈耶 汉传佛教 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法句經 法显 法難 波罗蜜 泰國佛教 涅槃 涅槃經 玄奘 瑜伽師地論 皈依 真如 (佛教) 禪那 空 (佛教) 精舍 維摩詰所說經 緣起 緬甸佛教 结集 维基共享资源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菩提树 菩提达摩 菩萨 華嚴經 蒙古國佛教 蓝毗尼园 蓮花生 藏傳佛教 藏傳佛教史 藏文大藏经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蘊 覺音 解深密經 轮回 辟支佛 迦多衍尼子 部派佛教 释迦牟尼 金刚宝座塔 金剛經 金字塔 阿含經 阿彌陀經 阿毗达磨俱舍论 阿罗汉 阿育王 阿那含 須陀洹 馬鳴 马来西亚佛教 鸠摩罗什 鹿野苑 龍樹